成功的教育体系堪称芬兰的“名片”。该国学生在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出众,各国政界人士和教育专家不止一次远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取经”,希望找出教育成功的秘诀。
2016年,芬兰将开始该国“有史以来最激进的教育改革计划”,废除传统学科教学,开展“主题教学”。对于这一“过于大胆”的改革计划,包括芬兰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这一教育模型是否会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教育方式?
“我们需要完全不同的教育”
这是一堂英语课,但白板上挂着色彩斑斓的欧洲大陆地图,孩子们需要在上面展示不同国家的天气状态,比如,芬兰今天阳光明媚,丹麦是雾蒙蒙的。这意味着,学生将学习英语和地理结合了起来。
在赫尔辛基Siltamaki小学,240名7岁至12岁的孩子已经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长玛丽告诉英国《独立报》:“我们想让学生在安全、快乐、放松、充满启发的氛围中学习。”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对16岁的芬兰中学生来说,上午一小时的历史课和下午一小时的地理课已被彻底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芬兰人口中的“主题教学”或“现象教学”。学生在老师面前排排坐、被动听讲的传统形式,将被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取代。
选择“自助餐厅服务”课题的职业学校学生,可以通过为外国顾客服务锻炼数学、语言、写作和沟通能力;选择模特课题的学生将学习化妆、设计等艺术技能;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将历史、经济和外语等元素揉合起来的欧盟课题。就连说唱、游戏等也将走进芬兰课堂。
按照规定,芬兰的学校必须每年进行至少一次持续数周的“现象教学”,走在改革前沿的首都学校则被鼓励进行两次。至2020年,所有的芬兰学校都会完成改革。
“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帮人们为工作、生活做好准备。”赫尔辛基市官员帕斯·希兰德尔解释道,过去银行职员需要统计数据,但现在,年轻人使用非常先进的电脑,教育系统必须被重新设计,以适应21世纪的生活方式,确保孩子拥有未来需要的技能。
“不仅是赫尔辛基,所有芬兰人都会拥抱这一变化。”赫尔辛基教育官员马里奥·凯罗如是描述她的宏伟蓝图。
该不该模仿芬兰改革教育?
从“学科教学”到“现象教学”,芬兰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国媒体纷纷讨论这种新教育方式的利弊,美国彭博社甚至惊呼,这些“耸人听闻的报道”意味着芬兰“厌倦了学校”。
《独立报》称,英国对于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影子教育大臣特里斯坦·亨特。他认为,教育就应该像芬兰的“现象教学”那样,促进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不仅仅是将他们推向“考试工厂”。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教育改革者约翰·杜威的观点称,教育应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称,芬兰的这种教育方法在二战前和上世纪70年代的“开放课堂”运动中曾走进美国,因不符合当时人们对公立学校的预期而被摒弃。
印度中学校长阿米塔·毛拉·瓦塔尔兴奋地告诉《印度斯坦时报》:“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们不需要用数学来称呼数学,它可以通过教授舞蹈、音乐或美术来渗透,我们为什么还要纠结于名称呢?有趣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学习。”
但德里著名教育家戈利·伊沙让认为,数学和历史不仅是重要学科,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错了。“我们需要鼓励发现和创新,让学科更有吸引力,而不是抛弃它们。”更何况,在大学招生主要取决于这些科目的印度,“这一革命性的计划永远不可能成功”。
其实,即使在芬兰,过于激进的改革也遭到了不少教师和校长的反对,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专注于研究某一特定学科,在目前的教学中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幅度改革被他们视为“威胁”。
不过,美国雅虎新闻网报道称,赫尔辛基市已有70%的中学教师被训练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虽然迈出第一步很难,但适应新教学方式的教师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为了帮助教师们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教育部门还将给他们小幅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