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美国读研究生时,一个月的助教(TA)收入才400美元。除去吃饭,房租,电话,水电,养一辆300大洋买的,除了喇叭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破车之外,所剩无几。可又想尽快富起来,于是就在暑假里,进了一家中餐馆,干起了waiter行当。
这家中餐馆在当地还算是不错的一家餐馆。衡量餐馆档次的一个标准是看它有没有烈酒牌。在美国,不是所有的餐馆都可以卖烈性酒的。如果申请不到可以卖烈性酒的牌照,那就只能卖饮料和啤酒。当然,卖啤酒也要有牌照,只是相对来说容易申请得多。
有了烈酒牌,餐馆就可以卖酒精度高的酒了。我们常说的白兰地,威士忌,兰姆酒,伏特加是基本的,最主要的是,用它们可以调出各式各样的鸡尾酒来。调一杯鸡尾酒,只要一两盎司烈酒,加以其他辅料就行了,真可以说是一本百利。加上酒的种类多了,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所以,餐馆都希望能卖烈酒。
这家餐馆的老板和经理都是台湾人。经理在餐馆里一般负责前台,包括招呼客人,管理服务生,还有就是负责酒吧,当然,也包括调酒。经理和他老婆都是台湾某个大学商学院毕业的。不知为什么,就是愿意在餐馆里干。还是不知为什么,他和我很投缘,闲来无事,就和我聊聊酒。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一些最基本的调酒常识。并且,没事,就自己弄点不同的酒尝尝。
先说常见的酒,有Gin(金酒),Whisky(威士忌),Rum(兰姆酒),Vodka(伏特加)和Brandy(白兰地)等等。这些酒可以直接喝,也可以用来勾兑成鸡尾酒。每种酒又有不同的牌子。比如,金酒有Beefeater就是瓶子上画着一个穿着红衣服的老头扛着枪的那种:威士忌有,Johnnyie Walker红带和黑带,Jack Deniel‘s;兰姆酒有Bacardi,Malibu;伏特加有Smirnoff,Stolichnay,Absolut等等。
直接喝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加冰,叫做on the rocks,一种不加冰,叫做straight。加冰块可以喝起来比较爽口,不呛,但喝到后来就没味了。酒瘾较大的人,喜欢喝比较纯正的感觉,就喝straight。高级一点的老美餐馆或法国餐馆,还有自己酿的威士忌。如果在餐馆点酒,你可以说,要一个Beefeater straight或Beefeater on the rocks。
除了点牌子直接喝,还有就是点鸡尾酒了。鸡尾酒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只说几个常点的。
Singapore Sling,新加坡司令,它的调法是:2 oz金酒,1/2 oz樱桃白兰地,1/2柠檬挤汁,1 tsp砂糖,2个冰块,在一个叫做Tom Collins glass 高脚杯里续满carbonated water,再加上一个红樱桃作为点缀,插上吸管,玲珑剔透,晶莹可爱,很有端庄淑女的风范。
Long Island Iced Tea长岛冰茶:3/4 oz tequila(特奇拉,一种烈酒),3/4 oz兰姆酒,3/4 oz金酒,3/4 oz伏特加,3/4 oz triple sec (一种配酒的甜汁), 3/4 oz sour mix,这些超市里都有卖的。把以上的酒混在一起搅匀,倒一点可乐,加一瓣柠檬。非常香,酒的味道也比较浓。
Pina Colada媲娜渴拉达:2 oz light兰姆,3 oz菠萝汁,2 oz椰奶,加冰,在blender里打碎,倒进大口的高脚杯,加上樱桃和菠萝。喝起来,一股菠萝和椰子的清香。
Strawberry Daiquiri:2 oz light兰姆酒。1/2 oz triple sec,1 oz青柠檬汁,1/2 tsp砂糖,1个冰块,5个草莓,把所有东西放入blender.用高速打拌后,倒入杯中,用吸管喝。
我之所以提Pina Colada和Strawberry Daiquiri,除了是因为它们广受欢迎外,在餐馆里点饮品时,还可以为孩子们点它们,这时要说Pina Colada virgin,或Strawberry Daiquiri virgin,表示没有酒精,这样,调酒师(bar tender)就知道这是给小朋友点的,就不放酒了。还有一种适合小朋友喝的饮料,叫Shirley Temple,也是不含酒精的饮料,不妨试试,他们一定爱喝,省得老是可乐,雪碧,七喜。
另外Pina Colada和Strawberry Daiquiri在超市里都有兑好了的,只要买来,按说明去做就行了。我以前就给儿子做过,很容易,儿子也很爱喝。到我自己喝时,加上兰姆酒就行了。
以上几种酒是不分男女。若是男士想来点高的,常见的可以试试,screw driver(螺丝钻,伏特加和桔汁),血玛莉(伏特加和番茄汁,再洒点胡椒面),曼哈顿(威士忌加味美思),Vodka Martini(伏特加马提尼),Margarita(玛格丽特,杯口上有一圈盐)。这些都是很不错的。
老美还讲究饭后酒。常见的有KAHLÚA Coffee,Irish Coffee. 我有一次替一个老美律师打官司当翻译。他把我和他的客户带到市里最高的酒店,吃完饭,在弦乐四重奏乐队的伴奏下,调酒师表演了一通制作Irish Coffee.
先将Irish威士忌到进一个高脚杯里,然后把它点燃。将燃烧着的威士忌在两个高脚之间杯到来倒去。只见一团火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出了这杯飞入那杯,一滴也没有洒到杯子外面,待威士忌的火焰将要熄灭时,高脚杯的壁上已充满了威士忌的香味。这时再倒进热腾腾的咖啡,真正是美酒加咖啡,弄得我心儿醉。若不是考虑面子,可真想喝完了这一杯,又要它第二杯。这时才能体会到何日君再来这首歌的魅力。
知道上面这几样酒,就好比郭静初学降龙十八掌一样,一招亢龙有悔,就可以应付一气了。这时,无论是和老外一起吃饭,还是自己家人出去撮,点酒就不怵了。而且,您还或许会慢慢爱上此道了。 在美国喝酒和在中国喝酒是不一样的。美国讲究情调,中国讲究热闹。美国的饭店和酒吧里都比较安静,更罕见喧哗,猜拳行令。中国大城市里少见划拳,农村里,酒和划拳几乎是孪生兄弟。
下乡时,见过划拳,一些电影里也有划拳的镜头。各地划拳的口诀大同小异。我知道的是:哥儿俩好啊,三灯照啊,四喜四喜,五魁首啊,六六六啊,巧七巧七,八匹马呀,九九九啊,全来到啊。
划拳的时候,甲乙二人,口中各自喊着上面的一句,然后一只手出拳。出拳时,可以伸出一到五个手指代表一到五。如果甲出的数和乙出的数,加起来,正好是甲说的数,比如甲说八匹马,甲出了五,乙出了三,就是甲赢了,那么就罚乙喝酒。反之亦然。如果两个人的数加起来,和任何一个人的口诀都对不上,就继续出,继续喊,直到对上为止。其中一条规定是,你出的数目必须至少是你说的数目的一半。比如,你说六六六,那么你至少要出三,否则算黑拳,也罚酒一杯。
这口诀喊起来,连珠炮般,顿挫抑扬,惊天动地,要是在美国,马上就会有人把警察叫来。所以在美国万万使不得。您要是愣来,也别说是从我这学的。
划拳全仗着反应快,心到嘴到,嘴到手到。厉害的,三下两下,就把一个人给灌醉了。我下乡时,就见到当地老乡,被另一个人灌的,人以经快出溜到桌子底下了,还伸出手在那儿喊,八匹马呀,八匹马呀。看着实在可怜。所以,不会就不会吧,没什么遗憾的。
另一种简单的,一人拿一只筷子,往一块一碰,说出虫,鸡,虎,棍中的任何一个。棍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棍。
美国大多餐馆酒吧讲究安安静静,慢条斯理地喝酒,而且一般喝鸡尾酒都不吃菜。许多老美认为,喝鸡尾酒吃菜,破坏酒的味道和对酒的欣赏,所以,一般都在饭前喝。喝的时候要慢悠悠的,才能品出酒中的滋味,千万不能豪情万丈一饮而尽。那样就像威虎山上的座山雕了。
喝酒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是公司里的派对,一般都是在进入正餐入座前,每人在调酒师那里叫一杯鸡尾酒端在手里,站着喝。这时就是社交的时候,你拿着酒杯到处走,见着熟人打声招呼,聊什么都可以。而这酒钱,往往都是自己付,除非有言在先,公司是不付酒钱的,而且不要忘记给调酒师小费。待进入正餐,坐下以后,就不要再要酒了。
喝酒社交是美国酒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哈佛商学院的餐厅里还专门设有一个酒吧,让未来的CEO们体验一下将来大人物之间社交应该是什么样子。
中餐馆里喝鸡尾酒,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好的老板,凭借好的调酒技术,尤其是那三寸不烂之舌,往往能吸引很多顾客。其实这些人英语也未必多好,词汇也未必丰富,但天生一副伶牙俐齿,善解人意,让许多顾客把他视为知心朋友,一个礼拜不来上他一次两次,便若有所失。顾客往往是带着心事,拖着疲惫的身子进来,喝上一杯,聊上一个小时,然后开怀大笑的离去。
这样的调酒师不多见。我打工时的那个经理就是一个。难怪他老婆就是和他一起打餐馆工,也死活要跟着他。我们餐馆旁边有一家美国餐馆,那个老板自己店里也是什么样的酒都有,可他偏偏不喝自己的酒,要跑到我们这家餐馆来,喝上一瓶两块钱的啤酒,聊上半个小时,然后扔下五块钱小费走人。
美国可以喝酒的餐馆不少。热闹的大概要数TGI Friday(Thanks God Its Friday)了。进去后,但见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坐在吧台上也可以点菜。吧台里还挂着铜铃,谁给了小费,就把铜铃猛拉一阵。丁丁当当,要的就是这个劲儿。
Pepper Mill也是一家有高档酒吧的老美餐馆。酒吧前面有个水池,池子中央有个火盆,围着水池而坐,看着熊熊的火焰,喝上一杯色彩缤纷的鸡尾酒,兴致也会不错。只是里面的waitress穿的比较暴露,玉腿酥胸,难免给人一种R级的感觉。男士大概喜欢,儿童还是不宜吧。以前苹果电脑公司总部旁边就有一家,现在换成了另一家,叫BJ’s restaurant,酒吧也很不错,悬挂着许多大屏幕电视,可以一边喝酒,一边看球赛。它的客人多是硅谷的中青年。
进入正餐吃菜时喝的一般都是葡萄酒。上葡萄酒则不是调酒师的事,而是waiter的事了。先把酒瓶让主人看一下,证明是你点的牌子和酿造的年份。然后,打开瓶塞,先给主人倒上一点。主人这时应该装模作样的拿起酒杯,晃一晃,看看里面的泡沫,再闻一闻,然后小啜一口,还不能马上咽下去,要让酒在嘴里呆一会儿,让舌头充分感觉酒的味道,然后冲着waiter点点头,表示这酒不错。这时,waiter才可以依次把酒给客人们倒上。
除了在酒吧,餐馆里喝酒外,再就是在家里喝。吃中国饭喝洋酒实在不是好的选择。我最喜欢的就是倒上一小杯酒,在酒杯里加点冰,或坐在电脑前上网浏览,或看着本书,或看上一盘好的DVD,一次只抿一点点,让酒精微微麻醉一下自己,一付月下独酌的样子。一瓶酒慢慢喝上它两三个月,再试着换个牌子,比较比较,也不失为一种嗜好。想想我们在美国这么辛苦,难道还不应该有点小嗜好吗?
说到酒,不能不说到调酒师,Bar tender。以前中国不兴鸡尾酒,调酒师也很少。现在回国去看,饭店里,酒吧里,鸡尾酒到处都有,调酒师非常的专业,都是专科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动作也是丝丝入扣,非常优美,一点不比美国的差。我在国内饭店里看到几个年纪轻轻的调酒师,调制马提尼时,把酒和冰块放进摇酒器(shaker),正转三圈,反转三圈,然后把酒滤出来,十分的专业。据说这样调出来的马提尼味道最正。还有的一边不停地把摇酒器从胸前举到头顶,一边不停地晃动,好像在进行什么表演。只可惜大多数调酒师脸上表情呆板,不苟言笑,不知与客人融为一体,让人敬而远之,还是没得调酒师的真传。
一杯鸡尾酒调好后,不能等好长时间再喝下,一般应在五到十分钟之内喝掉。否则时间一长,冰会冲淡酒的味道。
一个好的调酒师首先要记住各个酒的配方。酒吧忙起来的时候,一个调酒师要应付几十个客人,哪里还有时间去查阅配方,全凭记忆。据说光一个马提尼酒,就有二百多种不同的调法,没有好的记性,称不上一个好的调酒师。当然,一般的饭店和酒吧,常点的鸡尾酒就那么几十种,记住了就可以应付日常的工作了。
再有就是手要灵巧,要有准头。在美国喝酒,不是所有的酒都像在中国喝酒那样,要满上。如果喝不加冰的酒,比如白兰地或葡萄酒,是不应该把酒杯加满的。一般是应该倒一个shot. 所谓一个shot的酒,就是将那种上面口小,下面肚子大的高脚杯(专门喝白兰地或葡萄酒的酒杯)横过来放,酒在杯里刚好不洒出来的量,就是一个shot。尽管有专门的shot量杯,但真正的调酒师谁也不会去用它,都是拿起酒瓶就到,保证就是那么多。瓶口上有一个专用的瓶嘴,可以防止一下子倒的太多,调制其他鸡尾酒也是一样。要用几盎司的这种酒,几盎司的那种酒,都是那么一倒,从来没人用量杯。
记得有一次,一个客人一定要说他的鸡尾酒里,酒少了,其他的东西多了。非要让我的朋友给他重作一杯,多放几滴酒。我的朋友坚持说没错,因为这实在是关系到他的声誉。相持不下之间,另一个喝酒的客人站出来讲,我是希尔顿酒店的调酒师,我来评判一下好吗?双方都同意后,他拿起酒杯,尝了一口,说味道十分纯正,那人才没话可说了。
我初学调酒时,总以为复杂一点的鸡尾酒,各种原料要用得精确,而简单一点的,只用一两种酒调质的鸡尾酒,如马提尼,曼哈顿之类,多放点酒,客人一定喜欢。其实不然,客人的舌头是很刁的,几滴之差,有人就能马上尝出来,告诉你做的味道不对。
好一点的调酒师,还会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助兴的节目。最常见的就是扔酒瓶。有把三个酒瓶一起juggling的,也有把一个酒瓶围着身子扔来扔去,从头顶扔到背后,又从背后扔到胸前,还有两个人对扔。让你得眼花缭乱,如同看一场杂技表演。
调酒师不光要手艺好,嘴还要利索,话要跟得上,和客人之间要有交流互动.否则,客人到酒吧里来成了喝闷酒,就不怎么愿意来了。当然,如果人家是来看体育比赛的,又当别论。所以,好的调酒师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不求精,但求博,不求深,但求广。而且,从来不和你认真,你怎么说,他怎么听,都是顺着你的话说,反正就是为了让你高兴了,倾诉了,发泄了,最后留下一笔不错的小费,心满意足的回家,喝的,聊的高兴了,小费比酒钱还多。
还有一样,调酒师有义务为喝高了的客人叫taxi.酒虽是好东西,但也不知惹出多少祸害。我见过一个试验,让人每喝一罐啤酒,写一遍自己的名字。第二罐以后,字迹就可以看出不同。到第六罐时,已经是鬼画符一般,只有上帝才可以辨认了。所以外出喝酒,如果自己开车,切记把保险系数设得大些。一般别过一就行。就是啤酒一瓶,或葡萄酒一杯,或烈酒别过一个shot。而且喝完酒后,最好过一个小时再开车比较保险。我来美这么多年,如是自己开车,几乎从来没在外面喝过酒。身家性命,老婆孩子,别人的生命,全在一念之差。切记切记。
老美一般还算自律较严,不会喝的酩酊大醉。如果万一喝高了,也会放弃开车,自己打的回家。如果调酒师看到客人喝高了,一般都回主动问他,要不要帮忙打电话叫Taxi。老美这时都会很感激的。
调酒师其实是一个很高尚而且很不容易做好的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那么多的职业都被机器,电脑所取代,而这看似简单的调酒,机器却取代不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调酒师是一个人,人是有个性的。不同的人,调出的酒,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说出的话也是不一样的。顾客对人的喜好也是不一样的。在外包(outsourcing)之风如此盛行的今天,调酒师不能不说是一个不用担心外包而且相对稳定的工作。
我常想,如果倒退三十年,如果没有老婆孩子,让我重新选择职业的话,我说不定会选择调酒师的工作。如果我的工作是在坎昆,或巴哈马的海边当个调酒师,每天,在海边搭成的草屋式样的酒吧里,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给客人们调出一杯杯五颜六色的鸡尾酒,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聊着他们身边发生的趣事,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逢知己千杯少;劝君更尽一杯酒……关于酒的话题,诗,歌,真是无穷无尽。
有人说,酒如人生,人生如酒,真的,当你拿起一杯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的鸡尾酒时,难免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那部二十多年前,汤姆-克鲁斯主演的(Cocktail).建议你如果没有看过的话,找来看一看。它演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告诉了你许多关于酒和Bar Tender的故事。而一首插曲(Don’t Worry , Be Happy),又疏解了多少人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