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时我争取到一个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当实习生的机会。我所在的秘书处下属的负责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总监办公室有50多位同事,分别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印度、乍得、巴西、泰国等国,倒是当地的美国同事成了少数派。我是部门里唯一拿中国护照的,另有两个华裔同事一个来自香港拿英国护照,另一个拿德国护照。每天,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人们在我身边走来走去,有时真让我以为自己置身于某个时装展览会。
尊重多样性是联合国秘书处在其工作人员中推广的核心价值之一。毕竟,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而诞生的联合国,在日常运作中如果没有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理解,很难想象能够实现和谐与提高效率。和同事相处的时间长了,发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德国同事通常非常注重细节,英国同事注重程序,而意大利同事则有点大大咧咧。中国人一般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比较踏实努力,因此,常常有同事好心地劝导我不要光干不说。
我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与联合国各地区性委员会、附属机构、专门机构以及因处理临时任务而成立的机构的协调工作,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联合国的这项工作很具挑战性,常常会在最后一刻出现变化,需要马上找出解决方案。因此,朝九晚五变成“朝八晚十”是常有的事。出差也特别多,有时今天在纽约,明天会去日内瓦,后天也许就在曼谷或者圣地亚哥。西方同事常常累得叫苦不迭,而我因为有通宵准备GRE和GMAT考试以及在国内春运期间返乡的经历,对此倒是习以为常。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和法文,熟练掌握至少其中一种语言是必须的条件。为了鼓励工作人员学习其它的官方语言,联合国提供免费的教学课程:英语、法语、中文、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较为热门,中文也颇有拥趸。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学中文成了许多同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两地分居是很多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生活方式。我的主管已经五十多岁了,三十年来他和妻子一个在纽约,一个在巴黎。两个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就这样飞来飞去也飞了一辈子。不过看看周围,倒也不都是飞来飞去的,好几个欧洲来的女同事,都是拖家带口来的,丈夫不是在纽约的新家里当全职父亲,就是先赋闲再找工作,在亚洲家庭里这似乎是很难发生的事。
工作之余,办公室的同事有时会去曼哈顿中城的酒吧放松神经,叫上一瓶啤酒,看电视听音乐,聊上几句办公室八卦。比较好的同事,会约着一起去看电影,看百老汇歌剧,去中央公园野餐,有时还会在办公室里给同事过生日。
每天上班时,我远远看到那座联合国总部“火柴盒”大厦,看到那些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鲜艳的各国国旗,心里都很骄傲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在这个为全人类服务的组织里,我,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在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