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历史上最疯狂的推荐信:
在学术领域,人们很少使用leadership这样的词。而且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当中,我也很少碰到过有leadership的教授或者学生。但是, indeed, I found academic leadership in Mr. XXX.
首先请允许我对academic leadership下一个定义: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原则,进而在原则的基础之上行成框架。这个框架使得所有的现象、观点、思想都被规范起来形成一个严整的并且dynamic, and evolving academic system. 从而整个学术领域得到了精神上的某种统一。
当我发现Mr. Xxx具备这样的学术领袖的雏体时,非常的振惊,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振撼,以及无比的宽慰。在后继者的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中,我感到自身的学术生命得到了延续,实现永恒。
Mr. Xxxx具有这种潜质有几点原因。
一是他勤奋治学、四年以来几而淘尽了学校图书馆他一切能够读懂的书籍,并将其中的经典细细咀嚼。 他的笔记,看起来象一本简史,记录了着1400多个日夜的足迹, including weekends and festivals.
二是他家学渊源。很少有推荐人在信中讨论申请人的家庭。但是,出于对Mr. Xxx的学术胸襟和自省态度,which showed academic maturity much above his age, 的好奇,我多次与其深入的交谈。他出身学术世家,虽其父因为文革浪废了青春,而未能如其所愿成为学界泰斗,但亦留存了一名真正以治学为毕生追求的学者风范。其母具有高深的音乐素养,自小的熏陶使得Mr.xxxx具有超过peers的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视野开阔。四年以来,Mr.xxx从来不放过每一个经典的lecture, forum,亦常自费旁听学界的盛会。他诚恳的求教于那些great minds,并将吸收的思想和理念用于改进自己的学术哲学体系,使之一次一次的得到升华。
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Mr. Xxx在贵校的学习,能够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能够终于在未来的某个历史的时刻对中国短暂的具有真正的意义的经济学研究做一次意义深远的总结,为新的超越奠基。
XXX
XX研究所所长
不知道大家看完感觉怎么样,很崩溃吧呵呵。。。超人出现了~
其实虽然是一个笑话一样的东西,却能反映出中国众多申请者的一些弊病:浮夸。
的确,推荐信在留学申请中能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以权威的身份来证实申请者在个人陈述或其它文件中所展示的个人经历、成就、素质以及技能等等,也许在某种情况下,一封好的推荐信能够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是这一切的可能,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合理。
西方国家十分依赖推荐人的个人信用。因为他们的公民没有类似我国的人事和户口制度,人们在找工作、换工作,学生在升学、转学过程中除了自己填写的表格外,就只有原先的雇主或教授的推荐信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推荐人也非常重视自己提供的推荐信的真实性。
假如申请者觉得推荐人对他的长处还不够了解,或者担心推荐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素材,被推荐人本人还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或素材供推荐人参考,这并不违反诚信的原则。
我国的留学申请者所提供的推荐信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用尽所有表现人类美德、才华和优秀的形容词,却没有一个具体例证。我们都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但我们给外国人看的推荐信上却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
2. 总把申请者吹成一个大师,让人难以置信。许多推荐人 “特别地钦佩” 他们的学生,“一辈子也没有碰上这样的天才”。
3. 内容千篇一律,让人一看就是抄的。几乎每一篇推荐信都有这样的描述:课堂上所有别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某个问题,只有这位天才站起来侃侃而谈,“显示了深厚的功底和创造力。” 可是没有一位申请者说得出来当时到底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4. 没有正确地选择推荐者。作为推荐者一般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比被推荐者更高职位或更多的学识,这样才有能力和资格来评判被推荐者。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推荐者必须有机会了解被推荐者。所以合适的推荐人应该是教过你或指导过你的教授,或者是工作单位中的顶头上司。
5. 写作时马虎和草率。许多申请者一口气给自己写三封推荐信(一般要求是三封),然后让三个教授签字。这样,不仅内容相同、 语气类似,用词也差不多,甚至语法和拼写错误也一模一样,更有甚者,打印的字体也是分毫不差。
希望所有的申请者在进行推荐信的写作的时候都能规避这些问题。实在的说一句话:适当的美化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尽管近年来中国申请者的推荐信越来越不被看好,但是作为申请环节的一个必须项目,还是要争取做好,作的漂亮,作的合理,争取能达到所谓的“力挽狂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