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万佳|万佳服务: 北京总部|广州| 温哥华|多伦多|洛杉机|纽约
万佳留学资质认证留学资质认证:BJ2000016
您的位置:首页 > 留学攻略 > 行业趋势尝鲜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趋势解读

行业趋势尝鲜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趋势解读

2024年03月15日来源:万佳作者: 小佳点击量:239
>>我感兴趣,马上在线咨询

行业趋势尝鲜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趋势解读

改革开放46年以来,中国大陆留学人员累计超过800万人,如加上港澳台地区的海外留学人员,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将超过1000万人。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留学人员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一代留学人员积极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科技、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全方位接轨。出国留学趋势

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支撑,需要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全球化、全球治理、民间外交、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中国留学发展的现状与最新趋势,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21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数量比第二名的印度多一倍多。从全球来看,全球国际学生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且前几年增长速度大于全球高等教育学生增长速度。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签证签发受限等因素影响,中国海外留学人数增长速度不及印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但中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2021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为102.1万人,比第二名的印度多一倍。

当前,我国正进入深入参与全球化的历史新阶段,留学仍然是我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从近几年获得美国留学签证和英国留学签证的中国学生数量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需求依然强劲,海外留学正在稳步恢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留学群体及留学意愿稳步发展,未来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目的地将更加多元化,范围更加广泛,赴传统留学国家学习的学生数量将逐步保持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国内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逐步形成,中外合作办学等在地留学项目逐渐成熟,为学生获取中外优质资源同时保持与世界紧密交流提供了可能,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多的新路径选择,中国海外留学的学生规模将逐步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行业趋势尝鲜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趋势解读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目的地将更加多元更加广泛,2022/23学年中国仍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国际学生第一大来源国,中国在欧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留学人数有所增加。中国连续15年是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2022/23学年在美留学中国学生为28.9万人,由于印度赴美留学人数自2020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印度在美留学生数量仅比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少2万人。中国仍是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2022/23学年在澳留学的中国学生为16.3万人,印度在澳留学生人数已经接近中国。中国在英国留学人数在疫情期间持续增长,2022/23学年达到15.8万人,但增速远不及印度在英留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中国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近几年保持在4万人左右。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2021年比2020年增加1万人左右。

第三,中国学生留学专业选择仍以STEM领域为主,选择商科的热度持续减少。自2015/16学年以来,中国在美留学学生攻读STEM专业的比例持续增加,并于2020/21学年超过60%,2022/23学年达到62.5%,大幅高于国际学生在美留学选择STEM专业的总体水平(55%)。与此同时,中国在美留学学生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比例逐年减少,从2015/16学年的24.3%逐渐减少至2022/23学年的13.4%。在澳大利亚与德国的情况同样类似。

第四,中国留学人员环流趋势日渐明显。2020年留学回国发展人数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数,2021年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00万。改革开放以来至2021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超过600万人,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智力和知识资本。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参与全球化事务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参与其中,其环流的趋势也日趋明显。

第五,留学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仍是我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成长的重要渠道。每一代留学人员都在各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例如,两弹一星23名受奖者中有21名是留学回国学者。当前,仍然有大量优秀的留学人员在各个领域发展领军带头作用。2023年新晋两院院士中,81.4%新晋中科院院士,39.2%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海外留学经历。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40%的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大部分三甲医院院长,都是留学回国人员。中国留学人员是我国教科文卫、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化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第六,留学人员积极参与推动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截至2023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国务院部委部长(主任)、国务院部委副部长(副主任),以及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领导(省委书记、省长,自治区委书记、区政府主席,直辖市委书记、市长)中,具有留学背景的领导干部共66人(部分干部担任两个及以上职位)。其中,14.4%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具有留学背景;国务院部委的正副部长(主任)中,拥有留学背景的人员占比16.3%;14.5%的省区市领导拥有留学背景。越来越多的留学人才进入我国公共治理领域,充分利用其国际视野及战略眼光,更积极地在国际发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第七,留学人员在民间外交、人文交流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总书记曾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间外交的任务更加繁重、作用更加突出、舞台更加广阔”。2013年,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提出欧美同学会“要做民间外交的生力军”。这也是对广大留学人员在民间外交工作上潜力的肯定。2023年10月,总书记在给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文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石和润滑剂,正在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新压舱石,在国际局势紧张情况下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留学人员在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一个优秀的留学人员都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单元,是一个讲述中国友善、开放、交流与合作故事的鲜活样板,有着难以替代的真实性、可靠性与说服力。

一、中国留学发展现状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国际学生数量仍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UNESCO的统计与预测,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数从2000年的2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639万人,国际学生数从2000年到2021年增长了两倍;2018~2020年,全球国际学生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球高等教育学生的增长速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学生的数量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速下降,从2019年的6.7%降到2021年的0.2%;因此,2021年国际学生的增长速度缓于高等教育学生的增长速度。

图1 2017~2021年全球高等教育学生、全球国际学生人数及增长率变化

(二)发展中国家学生留学需求明显,发达国家学生留学稳步发展

美国是第一大留学目的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紧随其后。2021年,24.3%的国际学生在美国、英国留学;23.9%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印度。美国、中国、德国、法国不仅是前十大留学目的国,还是前十大留学来源国。2017~2021年,德国在国外留学人数稳定在12万人以上,而美国和法国在国外留学人数均在10万人左右,由此可见,留学并非只是发展中国家学生的需求,出于保持学术交流和文化交往等各种原因,发达国家学生出国留学也稳步发展。

(三)中国依然是最大留学生源国,出国留学逐步恢复,印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显著

目前,中国同181个建交国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出国留学机会。根据教育部数据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留学人员累计超过800万人,如加上港澳台地区的海外留学人员,中国的留学人员总数将超过1000万人。2000~2019年,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长,发展趋势与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70.35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签证签发受限等因素影响,根据非公开数据,2020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降为45.09万人,2021年回升至52.37万人,2022年进一步回升66.12万。虽然2022年海外留学人数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但从美国、英国等国2023年给中国学生签发的留学签证数量来看,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需求依然强劲,出国留学正在稳步恢复。

目前,中国仍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UNESCO最新数据,2021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共102.1万人,数量居全球首位,比2019年减少3.6%;2021年,印度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人数为50.8万,比2019年增长10.3%,比中国少51.3万;越南出国留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三,2021年越南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达13.7万人,比2019年增长9.1%;乌兹别克斯坦2021年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人数达11.0万人,成为第五大留学生来源国,比2019年增长108.2%。

(四)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更趋多元,赴欧洲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趋势明显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为海外留学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据UNESCO最新数据,中国学生前五个留学目的地分别为美国(占比28.92%)、英国(占比14.27%)、澳大利亚(占比9.15%)、加拿大(占比7.81%)、韩国(占比5.81%),这五个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占中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65.96%。

图6中国海外留学生分布的国家与区域

注:UNESCO数据库中未统计中国赴日本留学人数,故上图中不显示日本的数据。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分布更加多元。近几年,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传统留学目的地之外,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爱尔兰、瑞典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也成为中国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根据UNESCO数据,2021年,在与中国签署共建合作文件的150个国家中,中国属于该国国际学生十大生源地的国家有24个,中国在这24个国家留学的学生共17万人,比2020年增加1.08万人,占这些国家国际学生总数15.8%。未来,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将越来越深入,国际学生的双向流动将越来越重要。

(五)中国连续15年是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在美读研究生的人数回升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是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美国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3)显示,2022/23学年中国留学生人数仍然位居美国国际学生人数榜首,为28.9万人,占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27.4%。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关系遇冷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美留学学生总人数与占比均有所下降,2021/22学年至2022/23学年赴美留学人数稳定在29万人左右。与留学人数达到顶峰的2019/20学年相比,2022/23学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减少了约8万人,减少了22.3%。但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人数在经历了2020/21学年小幅下降后,于2021/22学年开始回升,自当年开始,中国在美读研的学生再次超过了在美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人数。2022/23学年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在美就读研究生的人数比本科生多25,679人。

注:学生总数=本科生数量+研究生数量+非学位学生数量+OPT学生数量,本图未标注非学位学生和OPT学生数量。

资料来源: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IIE,Open Doors 2023.

中国和印度是美国国际学生主要生源地,来自中国与印度的国际学生占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学生的52.8%,在美中国留学生呈现波动下降并渐趋稳定态势,而在美印度留学生持续快速增长。2022/2023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比上一学年减少0.2%,与2021/22学年8.6%的下降幅度相比,中国赴美留学也在回暖当中。从当年签发的F1学生签证数量来看,2023年共有89,557名中国学生获得F1签证,与2022年的57,511人相比增长了55.7%,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106,005人的84.5%。印度在美留学生增长显著,2022/23学年达268,923人,比上一学年增长35%;从F1学习签证来看,2023年共有125,632名印度学生获得F1签证,比2022年增长18.3%,比2021年增长44.0%,是2019年的2.78倍。

图9 2019~2023年中国、印度获得美国F1签证学生数量

数据来源:https://travel.state.gov/.

中国在美留学人数在2006~2019年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持续下降,而印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留美人数快速增加。与日本、印度相比,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赴美留学人数迅速增加,与同为人口大国、国际学生来源国的印度拉开了差距。2020年之后,受到疫情影响,三国赴美留学人数均出现下降;但因各国防控政策不同、解除管制时间各有先后,印度和日本赴美留学总人数回升速度较快。

按学历层次分析,与2019/20学年相比,中国在美留学人员中,2022/23学年减少最多的是在美攻读非学位项目的学生,减少了49.6%,接近一半;其次是在美本科留学生,减少32.3%;再次是OPT人数,减少了约22.8%;在美读研人数相对稳定,仅减少8%。

2006~2019年在美读本科人数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种表现。在美读本科人数在2006/07学年至2018/19学年间出现爆发式增长,在2013年前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并在2018/19学年达到顶峰,2018/19学年人数是2006/07学年的14倍。在2010/11学年前,中国在美读本科人数略少于印度,远低于日本,在1万至2万之间波动上升;而在2010年后,中国赴美读本科人数快速增加,2018/19学年人数达到2000/01学年的18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19/20学年至2020/21学年在美读本科人数快速减少;2020/21学年至2022/23学年,虽然在美读本科人数持续减少,但下降速度放缓。日本和印度在美读本科人数也受疫情影响出现短暂下滑,但很快就恢复上升。

在美读研的人数在2019/20学年达到顶峰,在2020/21学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从2006至2022年17年间唯一一次减少),但之后快速恢复,人数继续保持上升。攻读非学位项目和OPT学生人数在疫情影响下均出现下降,但在2021/22学年开始恢复增长。在美读研的学生人数在疫情防控尚未结束时开始增加,反映了在美留学的吸引力不减。

(六)近三年加拿大国际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印度已取代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简称IIE)的数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人员流动停滞和边境封锁管控措施对加拿大的国际教育造成了重大冲击,2019/20学年,加拿大国际学生人数比2018/19学年减少49.0%。2020/21学年,国际学生人数迅速恢复至621,565人,年增长率达到了142.4%。2021/22学年,加拿大国际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660,230人,同比增长6.2%。

加拿大国际学生中有63.5%来自印度和中国。2016/2017学年之前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2017/18学年起中国在加国际学生人数达到近年顶峰141790人,2018/19学年中国在加国际学生开始下降,2021/22学年降至100075人,比2017/18学年顶峰时期减少30%。印度向加拿大输送的国际学生人数增长迅速,2021/22学年比2017/18学年增加90%,并在2017/18学年之后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同时期其他学生人数增长较快的国家还包括菲律宾、越南、伊朗、墨西哥等。

(七)英国国际学生数量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学生在英留学人数在疫情期间持续增长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ESA,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数据,2015/16学年至2021/22学年,英国国际学生人数从436,570人持续增加至679,970人;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国际学生增长迅速,从2015/16学年的309,230人增长至2021/22学年的559,825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2019/20学年至2021/22学年,英国国际学生人数仍保持10.9%~12.4%的增速。

从国际学生存量来看,中国仍是英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国,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在经过高速发展后逐步进入稳定期,近两年总人数增长趋于平缓。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21、2021/22、2022/23学年中国在英留学总人数仍保持3.4%、5.5%、4.4%的增长率,达到143,820人、151,690人、158,335人。纵观近年数据,2015/16~2019/20学年,在英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留学生总人数涨幅超五成,增长率持续维持在中高区间,最高单年增幅达15.57%,这说明中国学生对良好的海外高等教育意愿旺盛,且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家庭具备了走出国门的能力,而有着良好口碑的英国作为留学热门选择,对中国的留学生吸引力持续不减。而2020/21、2021/22、2022/23学年中国赴英留学总人数保持上升,表明这一吸引力在近年来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以及困难的国际出行条件中并未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这期间美国对华移民与工作政策不断收紧,而英国留学生工作签证政策进一步放宽,也是中国学子持续赴英留学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在英留学人数的增长速度不足英国国际学生总体增长速度的一半。

2022/23数据来自IIE,IIE的数据为高等教育就读的国际学生人数,HESA的数据为在英所有国际学生数量。

从国际学生流量来看,近两年获得英国学习签证的印度学生远超过中国学生。据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数据,英国签发的国际学生签证数自2015年的272,974人至2019年间的404,410人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迅速增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英国当年签发的学生签证数跌至253,694人。2021年学生签证数迅速回升至435,110人,较2020年增加71.5%,比2019年增长7.6%。2022年英国签发的学生签证人数攀升至594,463人,2023年再创新高达到643,778人,其中担保学习签证639,087人,其他学习签证4,691人。从英国签发的担保学习签证来看,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学生获得担保学习签证的数量相较2019年减少56%,而2021年快速反弹到历史最高点135457人,相比2020年增加1.57倍,2022年与2023年稳定在11万左右。印度学生获得担保学习签证的数量自2019年以来持续增加,2022年起获得担保学习签证的数量超过中国。

(八)中国仍是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印度在澳留学生人数逐渐接近中国

根据澳大利亚教育、技能与就业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Skills and Employment)的统计数据,2013年来全球赴澳留学人数保持快速上涨,2017年国际学生增长率高达12.4%。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人员流动造成的重大影响,该高速增长趋势在2020年出现拐点。2020年全年澳大利亚共接收国际学生855,291名,年增长率由2019年的9.2%急剧下跌至-6.3%。疫情的持续蔓延和边境管控措施导致下降趋势在2021年并未缓解,截止2021年10月,共有698,434名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就读,比2020年大幅减少18.3%。如今,国际学生数量已快速回暖,在2023年达到历年峰值,为940,310人,相比2022年增长了33.1%。

作为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最大的生源国,近10年以来中国在澳留学人数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中国学生占澳大利亚全部国际学生的比例十年来一直维持在26%左右。中国在澳留学生人数在2015~2018年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年增长率,2017年增长率甚至高达17.5%。2018年在澳中国学生突破20万人。但是,增长势头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打断,2020年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人数为190,926,比2019年下降9.9%。2021年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为166,319人,比2020年减少了14.8%,但中国学生占在澳国际学生比例达到历史最高位28.1%。2022年1~11月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为155,348人,比2021年减少了9%。截至2023年10月,在澳中国留学生数量为162,826人,与前一年相比小幅度回升4.8%,但增长幅度远不如印度(32.5%),印度在澳留学生人数(158,724人)已经非常接近中国的留学生人数。

从中国学生注册学习层次分布来看,在澳接受教育的中国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布稳定,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部门,2023年在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人数为142,094人,占比超七成。高等教育也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小的教育领域,2020年中国在澳高等教育留学生人数为159,018人,相比2019年仅减少2.8%,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国际学生总体。

注:1.统计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同一学生在同年可能同时在不同的教育部门中注册,例如一名学生先注册了英语精研课程后又入学了高等教育,所以存在重复计算.

海外学生英语精研课程长期作为中国学生赴澳留学的第二大选择,在2023年参与人数为16,295人,占比全部学习层次的8.7%,此就读比例低于国际学生总体英语精研课程的参与率(15.6%)。澳大利亚教育、技能和就业部的数据显示,2019~2020年,进入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中有34%先在澳大利亚进行了英语精研课程的学习,同期国际学生的平均数据为21%,反映出中国学生对短期内提高语言水平从而适应非母语大学教育的需求,以及英语精研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此类需求的特质。该层次留学的人员在2021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中国学生人数锐减51.5%。2023年在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中国学生有17,428人,仅占总体中国学生注册数量的9.3%。同时,接受非学历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人数也相对较少,2023年分别为6,241人和4,806人,均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九)中国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保持稳定,印度学生数量增长显著

近年来,德国国际学生总人数不断增长,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定影响,但总体保持较高的留学吸引力。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数据,在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国际学生总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并没有减少,2020/21学年国际学生人数(324,729人)比2019/20学年(319,902人)增长1.51%;2021/22学年国际学生人数增长至349,438人,比2020/21学年增长7.61%,比2019/20学年增长9.23%。

德国国际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叙利亚、奥地利、俄罗斯等国。2019~2022年,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保持稳定水平,来自奥地利、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国际学生占比略有下降,来自印度的国际学生从17,294人增至33,753人,增长95.17%,占比从6.13%增至9.66%。

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德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源国。由于德国公立大学免学费,且2020年起德国高等院校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申请就读德国本科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高中毕业的优先选择。2011~2019年,中国在德留学学生持续增加,从2011年的25521人增长至2019年的41353人,增长为62.04%,占比从9.62%提升至12.93%。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在德留学人数和占比均有回落,但2021/22学年仍稳居第一大生源国,有40055名中国学生在德国留学,比印度(33,753人)多6302人,比2019/20学年减少3.14%,占比也从2019/20学年的13.20%下降至11.46%。

(十)法国国际学生人数呈上涨趋势,中国在法留学人数近十年来维持在2.9万人左右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显示,历年在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人数总体呈稳步递增趋势,2018~2022年,除了2020/21学年有所回落,其他年份在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人数稳步上升,2021/22年增至392,630人,年增长人数超过2.5万人,增长率为7.64%。总体而言,法国国际学生人数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依然保持稳健,法国的优质教育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依然很强。

近十年间在法留学的中国国际学生人数维持在2.9万人左右。受萨科齐(Nicolas Sarközy)政府的盖昂通函(Guéant circular,又名5-31通函)限制留学生留法工作的政策,及其被取消后依旧严厉的留学生学习和工作签证的影响,加上同时间法国对国际学生资助和奖学金预算的削减,中国留学生在2011/12年到2014/15年中持续走低,从30,349人缩减为28,043人,降幅为7.6%。此后,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政府推动了一系列更加开放的留学政策,增加国际学生的财政预算,吸引国际学生赴法留学,支持企业资助奖学金计划“奥赛码头”(Quai d’Orsay),法国国际教育市场迅速回暖。2014/15~2016/17年,留法中国学生人数从28,043人攀升至30,071人并在次年维持稳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从2019/20学年的29,731人减少到2020/21学年的27,950人,占法国国际学生总数的7.66%。2021/22学年在法学习人数为27,479人,占比7.00%(前两个国家为摩洛哥11.81%、阿尔及利亚7.90%)。

(十一)日本国际学生人数持续下降,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相对稳定

根据《2022年在日国际学生年度调查》数据,2013~2019年日本国际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2018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国际学生年增长率超过11%。2019年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率为4.4%,但总数仍然持续上升,达到312,214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学生人数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减少,减幅达10.4%。2021年在日国际学生人数持续下降,较2020年减少了13.3%。2022年国际学生数量为231,146人,较2021年减少了4.7%,较2019年减少近三成。

在日留学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于亚洲,中国留日学生人数依然稳居首位。日本高校在国内的认可度高,学费相对低廉,文化背景相近,使得日本对中国留学生吸引力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留日中国学生人数为103,882人,占日本国际留学人数的44.9%;日本第二大国际生源国为越南,占比16.2%。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留日人数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减少6.2%,此后2021年和2022年,中国在日留学人数持续减少,2022年在日本高等教育阶段就读的中国学生人数为103,882人,比2021年减少9.1%,与2019年峰值相比减少16.5%,不过降幅低于日本国际学生人数总体降幅(26%)。

行业趋势尝鲜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趋势解读

二、中国留学发展趋势

(一)留学仍是我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留学归国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一代留学人员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全方位接轨,在国家公共治理、科技创新、科教文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留学是培养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途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依然是我国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及为国服务提供有力保障,搭建了广阔舞台。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出台,重申将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2023年9月,《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进一步优化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服务管理办法和程序,推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新发展。据统计,2023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录取2.3万人,派出近1.9万人。2023年10月,总书记在给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我感兴趣,马上在线咨询
获取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