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mmon Application申请系统中的活动部分,我们可以发现美本申请中主流的六大类课外活动形式分别是:夏校/夏令营、学术竞赛、科研项目、公益活动、校内活动、个性化活动。
这些活动的不同点在哪里?哪些值得重点关注?如何做出差异化?今天的我们简单来介绍下。
夏校/夏令营
夏校分为三类,科研型、课程型、能力提升型。国外大学/机构在暑假开设的短期课程/项目,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
A. 科研型夏校:提供学生亲身参与真实科研项目的机会。
B. 课程型夏校:由导师授课,学生完成相应任务,获得成绩单(学分)。
C. 能力提升型夏校:更注重软实力的培养,例如领导力、公共演讲能力等。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夏校,也有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夏校来体现多样性。知名夏校项目有:理工-RSI、SSP、SSTP;文科-TSHI、IYWS;数学-Ross、SUMac、PROMYS等。
学术竞赛
学术竞赛是就一门或多门学科,根据不同规则,进行超出课本知识的考试/竞赛。学术竞赛分为两大类,即做题型竞赛和科研型竞赛。
A. 做题型竞赛:比如AMC、奥林匹克、物理碗等。如果学生不花费太多精力,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理工生可以参加。
B. 科研型竞赛:不同于做题型竞赛,不是刷题就能出结果的。这类竞赛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前沿课题的研究,并写出学术论文,或进行学术展示。
我们建议,想要参加学术竞赛的学生,强烈推荐科研型竞赛,对个人成长和升学的帮助都更大。对于做题型竞赛,挑选几个最常见的,花最少的精力,取得不错的奖项皆可。两类竞赛都有价值,最重要的是做好精力分配、时间管理。
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是最不需要追求多样性、最需要坚持的活动。如果学生能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那么会给招生官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美国招生官希望招收有社会担当的学生,所以非常看重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影响力的考察,看的是对某一个/群人的真正影响,而不是目标有多宏伟,是否有报道/奖章。
科研项目
学生在学期中参与科研项目,一般要持续3-6个月;学生在假期中参与,一般要集训1个月。加上前期准备,后期写论文、发表等流程,持续性是有保证的。
而要成功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光靠个人是不行的。在项目中都是团队分工,学生越主动,投入的越多,分担的也越多。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高中生科研项目活动良莠不齐,筛选抉择出合适的项目就至关重要。常规的科研流程包括:选定方向—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设计课题—制定计划—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撰写报告/论文等。
校内活动
参加学校内组织的活动,在学校组织中担任职务。校内活动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而在国外高中、国内的国际高中,这些资源会更加丰富。
参加校内活动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同时,在组织校内活动时,也可以与学校老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在写推荐信时,老师也能更加了解学生。
校内活动的种类很多,学生会、社团、校园活动还能细分。比如,学生会有文艺部、外联部、宣传部、组织部等;校园活动有艺术节、校庆、校内/际比赛等;社团就更丰富了,学科类:数学社、英语社等;兴趣类:围棋社、舞蹈社等;艺术类:美术社、话剧社等,种类繁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个性化活动
根据个人的兴趣、申请专业、特长等设计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个性化活动≠特立独行,不是越奇怪越好。个性化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类活动要求学生的投入比其他类型更多。
关于角色,个性化活动是根据学生个性定制的,所以角色分配上可操作性更强。一般学生是以发起人、领导者身份做活动的主导,主要体现学生的领导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一系列软实力。
>>我感兴趣,马上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