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申请的同学检查自己对ps/cv/rl/ws (全称分别为:personal statement/ curriculum vitae/ recommendation letter/ writing sample)这4样材料的准备情况。
其中,文科生相比理科申请多了ws。除掉那些客观的gpa/gt成绩,这4样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它们之间,并无孰重孰轻的区分——要利用一切材料尽可能自然地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和学术能力(潜力)。
(1) cv
cv的总体格式可以参考前人魔板(总标题curriculum vitae用3号字,其他标题和正文均小4,标题处都可以加粗,除总标题外的其他标题可有下划线。正文行距为单倍行距)。
Obejective, education(major/degree/gpa), related experience, publications, honors and awards, Courses in Major Field of Study, references等信息可以依次列在cv里面。
Obejective。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到底申phd还是申master(也就是哪种被录取的可能更大)?通常系里的网页上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本科生可以申phd也可以申ma;本科生只能申请ma,有了ma学历的才能申phd;还有就是系里只有ma,不提供phd。结论是:除了第三种也就是系里没有phd的情况下你申请ma以外,其他一律申请phd,而不用去管他本科学历是否有资格申phd。原因就在于:你想学他最好的东西,那就要表达你想读phd的愿望。道理就这么简单。
Related experience可以罗列参加过的考察、实习。当然,这些都应该是和专业相关的经历。 其他的内容诸如公司实习、学生会团委、班干部、无关比赛、志愿者都可以省略,只需要写和专业学术有关的东西。在每项活动下面应该附几行文字(5号字,并且行距调小,调成最小值)说明活动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了哪些事情。尽可能简要、清楚。
Publications:指的是学术论文。如果你在申请时已经有发表的论文,那是最好的。如果尚未发表,但你知道将会在何时发表的,可以写上accepted for publication,后面写上要发表的刊物/时间。如果是已经提交的,但是还不知道是否可以发表的,也可以写上去,写submitted, in review。
Honors and Awards, 如果你有更高级的奖项,那就全部堆上去吧;奖额高的,还可以把具体金额也写出来。
Courses in Major Field of Study是指附一个专业课的表格,也就是你major gpa是由哪些课程得出的,把它们依照Term/ Course Name/ Credits/ Grades等罗列出来。
(2) ps(小4,单倍行距)
ps似乎没什么规律可循,应该是很personal 很special的。 ps是对自己申请动机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注意逻辑的连贯性。文科ps,不用罗列gpa/ranking这样的数字,更不要写gt以体现英文水平,因为这些数据容易打断整体的连贯性。也不要为哪门课成绩不好而去作解释或者编造理由。ps还是扎扎实实写些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情况,特别注意交待清楚研究方向和兴趣所在。能够针对自己做过的topic写些东西和感受就好,但也别扯太远。比如“就事论事”,写了自己做某topic收集材料齐全,发现了对某样东西与众不同的解释等等,而这些都是配合writing sample的,也就是说教授看writing sample是可以找到所说的这些东西的。所以,就相当于在ps里把ws最闪光的地方给总结了一下。
(3) rl
推荐人的选择:可以是专业课任课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实习指导老师,总之一定是要和你有过较多接触,对你比较了解的人。在这个前提下,当然是越牛越好,知名度越高越有利。一般老师都会让你自拟一个底稿,他再润色。推荐信篇幅不宜很长,最多不要超过A4一页。教授的推荐信显得尤为短,而且往往越牛越短。内容上只要突出某个特质或优点就可以,不宜面面具到,主要以谈学习态度、学术能力为主。至于缺点,可写可不写。
(4) ws
WS中文长的会有10页左右,一万多字,翻译成英文因为要DOUBLE-SPACED,所以长度就暴增。
WS当中比较重要的就是NOTES, REFERENCE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注和参考文献。具体的格式去图书馆找两篇英文的论文,有些搞历史的学者写的文章,注很地道,REFERENCE里面还分成SCHOLARLY REFERENCE和ACADEMIC REFERENCE,可以好好参考一下。老师看文章,都是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你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如果这部分比较详实,就能留下一个好印象。至于你在文章内容立意上能否有所突破,倒还是其次的,首先就是形式上要像样,要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