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是留学申请者较为熟悉的一个术语,专指留学申请者和申请学校的有关教授通过Email联系,并通过联系达到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通常来说,使用“套磁”申请博士要比申请硕士有用,因为硕士是没有导师带的;申请理工科比文科有用,因为对于理工科的同学,你所拿到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教授的研究经费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是学校给你发奖学金不如说是教授给你发。而对于文科,情况完全不同,研究经费一般由院系决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2.为什么要“套磁”?个人联系虽然不是申请所必需的,却是很重要的。海外求学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自费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奖学金的争取上,有“套磁”的必要性。
在各种奖学金中,TA&RA这种资助应该说是全球范围最普遍的。TA是院系招生办根据申请者在教学能力上表现出的条件给出的,影响这个奖学金的主要因素是你的口语能力包括推荐信中所涉及的内容。RA的决定权在教授手里,在审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某个教授对你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一般会从这个教授那里得到RA,也就是为教授打工的机会,这是所有奖学金中唯一和教授直接相关的,因此“套磁”也很有必要。
“套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和教授、同学的联系,加上专业的咨询,可以筛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定位自己最适合的专业和方向。
“套磁”当然人人都可以做,但是效果不会都一样,特定的专业/背景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套磁”意义最大,尤其是要做项目的,进实验室的。
而文科“套磁”比较起来重要性就没有那么大。另外由于学业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本科生“套磁”的效果就没有研究生强。因为后者已经有确定的方向和实践的经验,与教授沟通和探讨起来顺畅得多,成功几率非常大;而前者只能把握专业的大体内容,表达某方面的兴趣以及表现自己的潜力。
一般来说,学校里的教授分为以下几种:
Professor(教授):年纪一般比较大,看过的“套磁”信也是多如牛毛,而且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招生习惯,一般如果他对你感兴趣的话,一天之内就会回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很大。如果他迟迟不回的话,就代表你基本没戏了。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处世灵活,要求又高,当然这种类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现得宜是关键。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启动资金,需要人干活,而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招生习惯,所以跟助理教授“套磁”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建议“套磁”排序为:招过本校学生的教授>助理教授>老教授>副教授。这只是就统计结果得出来的一般性排序,事实上大部分硕士生都是由助理教授带的,博士生就是由教授带的。此外,一定要找和自己研究方面相似或相同的教授,经历相似的更好。
一般与申请美国学校联络采取电话或Email的方式。在联系时,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一,询问投递的美国大学申请材料对方是否收到。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开端,并且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投递材料时并不一定是一次投递完毕的,确认一下材料是否寄达也可以做到万无一失,避免遗漏。
二,确认学校是否有其它要求。有些学校可能需要SAT2的成绩,或是希望您提供资产证明等美国大学申请材料。也可询问一下,是否需要奖状或证书。
三,咨询奖学金申请的相关事宜。你可以表达进入该校的愿望,以及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担心。
2、注意事项:首先,不能过分联系,并不是多多联系一定好。千万不要频繁打电话,或是Email一天一封。在招生办公室正在忙碌的时候,频繁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联系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次,不要在联系中显得过分谦虚。中国学生的中国式思维常在联系不自觉流露出来,让美国人十分疑惑。美国人讲究礼貌,但这和谦虚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认为谦虚就是礼貌,所以常常在一开始就说一些比较负面的话,比如自己不够优秀、还有很多不足、对申请不是很有把握等等,这会给招生办公室留下不够自信的印象。
另外,不要过分炫耀其它学校的录取,你可以利用其它学校的录取来争取奖学金,但这个做法非常微妙,一旦运用不当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寄送美国大学申请材料之后,学生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得到最终录取结果之前千万不可放松。除了准备申请材料学生还要同学校保持沟通,与美国学校联系时,无论是打电话也好,发Email也好,自己动手很重要,千万别让家长越俎代庖,因为美国学校喜欢独立性强的学生。